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9/29 16:44:44
来源:新华网

撤网禁捕 这一湖碧水成了江豚自在游弋的家

字体:
无人机航拍在江豚湾游弋的江豚。新华网发 韩海建 摄

“快看!江豚又跃出水面了!”

在江西余干县康山大堤江豚湾

澄澈的湖面上

“水中芭蕾”正在上演

巡护员袁文斌举起望远镜,难掩兴奋

“去年监测到江豚170多头,是历年最多!”


江豚动图。新华网发

长江江豚

这群天生嘴角上扬的“微笑天使”

既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更是长江生态的“活指标”

2022年数据显示

长江江豚仅存1249头

其中鄱阳湖占492头

今年是禁渔第5年

余干县62公里鄱阳湖岸线

已从“渔船密布”蜕变为“水清鱼跃”

江豚逐浪成了日常景致

 

生态蝶变:36种消失的鱼,跟着江豚回家了

“以前湖面漂着油污,现在能看见水草摇曳。”

袁文斌记得

禁渔前的鄱阳湖

上百艘渔船直排污水

非法捕捞屡禁不止

江豚数量一度锐减

2025年8月14日,袁文斌正在记录当天的巡护日记。新华网 唐子兰 摄

如今

禁渔令织就生态保护网

生态链逐渐修复

胭脂鱼重现江湖

2021—2024年监测数据显示

长江流域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

比禁渔前增加36种

江西余干江豚湾。新华网发 韩海建 摄

“鄱湖观豚”成了余干新名片

游客乘船时

常与江豚群不期而遇

它们或吐水嬉戏

或携幼崽巡游

仿佛用“微笑”回应人类的守护

 

全民守护:76名渔民上岸,日行30公里护江豚

“巡护要靠三勤:眼勤、脚勤、脑勤。”

余干县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中心副主任吴彦亮道出秘诀

当地组建的江豚巡护队里

76名退捕渔民变身“护鱼人”

每日徒步30公里巡查岸线

巡护员袁文斌正在巡查岸线。新华网发

为织密保护网

余干县划定22个责任区

实行“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水面”三级监管

联合多部门开展“清湖清网”行动

举报奖励制度更让

“不敢捕、不能捕”氛围深入人心

重点水域旁悬挂着禁渔宣传标语。新华网 吴亚芬 摄

在江豚学校的30余场生态课上

孩子们用画笔描绘“江豚回家”

让保护理念代代相传

重点水域竖起宣传栏

“禁捕退捕人人参与”的标语随处可见

 

渔民新生:从“打鱼人”到“护鱼人”,端稳“生态饭碗”

每年冬季

越来越多候鸟来此越冬

成为鄱阳湖冬日一道风景

“以前打鱼为生,现在护鱼致富!”

52岁的张露在康山大堤旁开起农家乐和民宿

冬季候鸟迁徙季民宿天天爆满

“白鹤、天鹅就在屋顶盘旋,游客抢着拍!”

她晃着手机里的订单笑称

“现在月入超4000元,比打鱼稳当多了!”

余干候鸟保护区。新华网 唐子兰 摄

退捕渔民纷纷上岸

像张露这样的有劳动能力的转型渔民

余干县有8578人

政府推出“1131”帮联机制

(1次政策宣讲、1次就业指导、

3次职业介绍、1门技能培训)

举办31场招聘会

提供1.5万个岗位

目前已有360名渔民成为护渔员

2024年发放渔民自主创业贷款61人共计1105万元

农家乐、民宿纷纷开起来了

渔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图为2024年12月,在余干县白鹤洲,一对白鹤在嬉笑打闹。新华网发 韩海建 摄

未来之约:增加江豚数量,让“微笑”永驻鄱阳湖

尽管江豚数量有所回升

但保护仍任重道远

2024年《江西省长江江豚保护行动计划》立下新目标

到2030年鄱阳湖江豚增至550头

2035年达600头

为此,江西将建设全省监测网络

实时追踪江豚踪迹

并完善救助体系

航拍下的余干县琵琶湖湿地公园绿意盎然、碧水蓝天,景色宜人。新华网发 韩海建摄

10月24日国际淡水豚日将至

袁文斌的望远镜里,江豚依旧欢跃

张露的厨房中,渔家菜飘香

这场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的生态革命

正在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守护江豚的微笑

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作者:唐子兰、吴亚芬、韩海建)

【纠错】 【责任编辑:唐子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