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9/29 15:17:35
来源:新华网

天工开物“烹”古今 分宜“活化”文化消费新图景

字体:

  9月25日至28日,“天工开万物·分宜迎客来”主题系列活动在江西分宜县精彩开展。活动深度挖掘《天工开物》的当代价值与时代内涵,通过天工大集、精品舞剧、主题场馆等多元形式,不仅为市民游客奉上沉浸式文化大餐,激活消费新图景,也标志着分宜在打造本土IP、推动文化“走出去”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舞剧为帆:《天工开物》从分宜再度启航,驶向全球舞台

  9月26日至27日,大型原创舞剧《天工开物》在其成书地——分宜县再度震撼上演。此次回归演出,不仅是对本土文化的深情回望,更为该剧即将开启的澳大利亚、希腊、英国等海外巡演拉开序幕。它将带着中华工匠精神的千年传承与当代舞台艺术的创新表达,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舞剧《天工开物》现场照(分宜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舞剧的灵感源泉——《天工开物》,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分宜担任教谕期间,倾注心血完成的科技百科全书。舞台之上,剧目以“赶考”“大考”“著书”“山河”四幕为脉络,生动勾勒出宋应星从科举失意到坚定立志为天下苍生著书立传的人生轨迹,让观众深刻感受先贤的理想与情怀。

  “能在家乡看到这部讲述分宜故事的舞剧,感觉特别亲切,也无比自豪。”分宜四小的庄梓妍同学在观演后难掩激动。带着孩子前来观看的市民曾惠也分享道:“宋应星虽屡试不第,却始终不放弃理想,最终成就这部传世巨著。希望孩子能从剧中感受到这份坚持的力量,读懂古人的智慧与担当。”

  主题馆落成:筑牢文化地标,传承千年文脉

  为这场“文化大餐”提供永久性展示平台的,是9月27日上午在分宜县博物馆全新揭幕的“天工开物主题馆”。这一场馆的诞生,为分宜留住文化根脉、传承“天工”精神搭建了重要载体。

  展馆主要由“分宜教谕”“旷世奇书”“东成西就”三部分构成,系统展示了宋应星的生平事迹、家学师友,以及他在分宜任职期间的著述历程,全方位呈现《天工开物》的诞生背景。

  天工开物主题馆

  展馆创新将《天工开物》的科技精神与分宜地方文化记忆相融合,通过实物展陈、数字化互动体验、沉浸式场景,将书中记载的传统生产工艺进行动态复原与互动演示,让明代科学技术“活”起来,为观众带来可触摸、可感知的文化体验。

  分宜县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打造天工开物主题馆,不仅是为了展示一本书,更是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可体验的‘天工’文化体系。未来,这里将成为分宜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增强城市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

  主题馆将持续推进内容增容与形式创新,打造集文献收藏、科普教育、文创开发于一体的文化地标,吸引更多青少年、学者与游客走进分宜、读懂“天工”,助力这座城市在千年文脉的滋养中,持续释放新的文化吸引力与发展动能。

  天工大集:非遗体验“接地气” 古籍智慧飘出“烟火气”

  同期,在分宜电厂螺蛳小镇与介桥古村联动开市的天工大集,巧妙以《天工开物》十八卷技艺为脉络,将非遗匠心深度融入市井烟火之中。

  在介桥古村的大集现场,游客们手持一本专属的“天工任务手册”,一场围绕《天工开物》展开的沉浸式复古文化之旅就此开启。

  介桥古村游客体验石磨磨豆。

  在“乃粒”(谷物种植)主题区,游客们亲手参与传统农耕工具的制作,在一凿一锯的实践中,亲身感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农耕智慧与劳作艰辛;步入 “乃服”(纺织衣物)专区,缫车轻转,织机声声入耳。游客李女士在非遗传承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尝试织布,完成后兴奋地说:“一线一梭亲自操作下来,才真正体会到古代工匠的智慧与辛劳,这种体验比单纯看书更有意义。”

  而在螺蛳小镇的“螺蛳江湖争霸赛”擂台前,空气中弥漫着螺蛳的热辣香气,现场一片欢呼声;音乐舞台区音浪阵阵,沉浸式戏剧在街角悄然上演,让游客在热闹氛围中感受分宜的烟火气息与文化活力。

  从“被动观看”到“主动体验”,再到“自愿消费”,这场天工大集成功将非遗项目转化为可互动、可体验、可购买的文创产品与特色美食,让古籍中的智慧真正走出书本,飘进市井生活,充满“烟火气”。(赵瑞明)

【纠错】 【责任编辑:戴艳】